瞄准最新前沿方向、最全行业生态、最优应用体验……一年一度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8日在上海如约而至。连续举办4年,这一大会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集体亮相的“新秀场”。让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芯”“工”“城”,正成为2021年AI技术发展的新赛道。

更关注前沿核心技术:点亮智能“芯”

 在大会AI@SH主题展的“芯片轴”中,17款智能“芯”次第展开,“量产一代”“点亮一代”“探索一代”,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基础和核心技术的“芯”赛道上,中国玩家的“显示度”正不断提升。

更关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基础研究等领域,是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8日,被誉为人工智能领域“奥斯卡”的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简称SAIL奖)在大会开幕式上揭晓,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免开颅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等项目获奖。

获奖人陶虎研究员告诉记者,团队研发的柔性植入式脑机接口已经用于小鼠、兔子和猴,最长连续记录脑电信号的时间超过8个月,同时不需要开颅手术,不影响受体的自由活动。

这样的研究在国际上也是颠覆性的前沿领域。“像针灸一样,在头上开一个1毫米不到的小孔,直接通过微创的方式将电极器件插进去。”陶虎说,柔性电极器件可以像头发丝一样漂在大脑中,不会让身体感觉到异物而产生排斥反应,也不会损伤到大脑。

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专注于集成电路研发,使用集成电路大幅度提高脑机接口器件采集神经信号的能力,目前该所单器件的探测通道已超过2000个。

更深度融合实体经济:赋能工业“魂”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览现场,数个无人驾驶汽车展台中,一台造型别致的工程机械  卡车显得与众不同。这个“无驾驶室、纯电动”的大块头,是西井科技全时无人电动集卡Q-Truck量产车。2020年4月,当疫情对“无人经济”提出更高要求时,首批来自上海的港区无人车队还曾“逆行”出海,来到泰国林查班港。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大课题,正在中国丰富齐全的产业链中,找到越来越多的“试验田”。

“格力电器已实现‘黑灯工厂’——无人化工厂的愿景,数字化建设带来精度、质量和效率颠覆性的变化。”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开幕式上说,过去,格力电器作为10万人的企业创造了800亿元的产值,今天只用8万人就创造出2000亿元的产值,而研发人员则从800人发展至1.6万人。

更注重数字化转型:打造城市“脑”

 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电子病历卡、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智慧急救……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个数字化子场景先行探索,“一部手机走医院”的情景不断在社交媒体刷屏。

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与城市数字化转型“亲密互动”,是大会的热点话题。在上海,随申码、城市生命体征系统、一部手机走医院、在线新经济逆势增长……一张张上海的新“数字名片”背后,都是智能“数字底座”的加持。

“数据驱动智能城市发展。”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舍恩伯格在开幕式上指出,智能城市核心在于做出更好的决策,其基础在于丰富多样的数据,需要的远不止技术上的进步,更需要组织和机制上的创新以及进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对记者表示,对上海来说,人工智能既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硬核科技支撑,又是赋能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助推器”。上海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提升上海“善治”效能,让“数治感”“未来感”成为都市生活的“数字新IP”。

                                                                来源:新华社

中外企业家综合资讯
瞄准最新前沿方向、最全行业生态、最优应用体验……一年一度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8日在上海如约而至。连续举办4年,这一大会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集体亮相的“新秀场”。让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芯”“工”“城”,正成为2021年AI技术发展的新赛道。 更关注前沿核心技术:点亮智能“芯”  在大会AI@SH主题展的“芯片轴”中,17款智能“芯”次第展开,“量产一代”“点亮一代”“探索一代”,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基础和核心技术的“芯”赛道上,中国玩家的“显示度”正不断提升。 更关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基础研究等领域,是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8日,被誉为人工智能领域“奥斯卡”的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简称SAIL奖)在大会开幕式上揭晓,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免开颅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等项目获奖。 获奖人陶虎研究员告诉记者,团队研发的柔性植入式脑机接口已经用于小鼠、兔子和猴,最长连续记录脑电信号的时间超过8个月,同时不需要开颅手术,不影响受体的自由活动。 这样的研究在国际上也是颠覆性的前沿领域。“像针灸一样,在头上开一个1毫米不到的小孔,直接通过微创的方式将电极器件插进去。”陶虎说,柔性电极器件可以像头发丝一样漂在大脑中,不会让身体感觉到异物而产生排斥反应,也不会损伤到大脑。 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专注于集成电路研发,使用集成电路大幅度提高脑机接口器件采集神经信号的能力,目前该所单器件的探测通道已超过2000个。 更深度融合实体经济:赋能工业“魂”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览现场,数个无人驾驶汽车展台中,一台造型别致的工程机械  卡车显得与众不同。这个“无驾驶室、纯电动”的大块头,是西井科技全时无人电动集卡Q-Truck量产车。2020年4月,当疫情对“无人经济”提出更高要求时,首批来自上海的港区无人车队还曾“逆行”出海,来到泰国林查班港。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大课题,正在中国丰富齐全的产业链中,找到越来越多的“试验田”。 “格力电器已实现‘黑灯工厂’——无人化工厂的愿景,数字化建设带来精度、质量和效率颠覆性的变化。”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开幕式上说,过去,格力电器作为10万人的企业创造了800亿元的产值,今天只用8万人就创造出2000亿元的产值,而研发人员则从800人发展至1.6万人。 更注重数字化转型:打造城市“脑”  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电子病历卡、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智慧急救……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个数字化子场景先行探索,“一部手机走医院”的情景不断在社交媒体刷屏。 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与城市数字化转型“亲密互动”,是大会的热点话题。在上海,随申码、城市生命体征系统、一部手机走医院、在线新经济逆势增长……一张张上海的新“数字名片”背后,都是智能“数字底座”的加持。 “数据驱动智能城市发展。”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舍恩伯格在开幕式上指出,智能城市核心在于做出更好的决策,其基础在于丰富多样的数据,需要的远不止技术上的进步,更需要组织和机制上的创新以及进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对记者表示,对上海来说,人工智能既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硬核科技支撑,又是赋能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助推器”。上海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提升上海“善治”效能,让“数治感”“未来感”成为都市生活的“数字新IP”。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