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和时代高度,报告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关注焦点: 报告中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这“两个支持”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福建企业家,带来新的方向。
得民营者得市场 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指出,
————“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起来的。截至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2498万户,个体工商户6154万户,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4.9万户,新增企业1.6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
————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福建来说,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数达267万户,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比重为67.3%,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3.2%,提供了全省60%的税收。 民营经济已成为新福建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在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市场发育程度高、经济发展活力强、人民生活都比较充裕。
有创新者有未来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90%以上是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壮大,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无数的创新主体,在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也将爆发出巨大的爆发力。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已经位居全球第二, 但我们国家的人口却位居全球第一,从人均角度来考量,我们拥有无穷的经济增长潜力。
————而遍地开花的中小微企业,不但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就业机会,更是为创新、创造带来无限空间。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造,将给未来中国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 十九大报告,从国家层面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提供支持,为福建新锐创业者带来福音。
有恒产者有恒心
————闽商兴,则福建兴;闽商强,则福建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关心企业家队伍成长和作用发挥,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和民营经济发展。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企业家群体、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的高度重视。
————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对于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尊重创新创业者的良好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恒产者有恒心。企业家是社会创新创造发展的主体,他们创造需求、创造财富,极大的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激发与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有进取之心,无后顾之忧,可以极大推动经济向上向好。
闽商观察
从历史细节中窥视未来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用网络语言说,福建出老板。那为什么福建民营经济如此发达?从历史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未来。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头版刊发呼吁信《请给我们“松绑”》,刊登了本省55名厂长、经理联名写给省委、省政府的一封公开信。厂长、经理们的“呼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入人心。
这封公开信很快轰动全国,之后在中央与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福建改革开放走在全国的前列,由此奠定了福建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方向。2014年7月21日,福建日报头版《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企业家回信》。事情源自福建30位企业家在之前,致信习近平总书记,以《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题,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提出建言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鼓励企业家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在历史新机遇下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特别指出作为多种所有制、多种类型企业负责人建言加快企业改革“很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给出强有力信号,改革开放需进一步破除体制阻碍,福建企业家可先行闯出样板。
————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福、生态美的新福建,首要就是要机制活。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从国家层面为民营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两个支持”进一步打开的福建企业家的想象空间,将给福建民营经济再一次腾飞,带来巨大动力。
来源:闽商网-闽商杂志
http://zqlfj.cn/?p=3830中外企业家综合资讯————站在新的历史和时代高度,报告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关注焦点: 报告中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这“两个支持”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福建企业家,带来新的方向。
得民营者得市场 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指出,
————“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起来的。截至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2498万户,个体工商户6154万户,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4.9万户,新增企业1.6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
————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福建来说,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数达267万户,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比重为67.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3.2%,提供了全省60%的税收。 民营经济已成为新福建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在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市场发育程度高、经济发展活力强、人民生活都比较充裕。
有创新者有未来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90%以上是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壮大,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无数的创新主体,在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也将爆发出巨大的爆发力。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已经位居全球第二, 但我们国家的人口却位居全球第一,从人均角度来考量,我们拥有无穷的经济增长潜力。
————而遍地开花的中小微企业,不但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就业机会,更是为创新、创造带来无限空间。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造,将给未来中国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 十九大报告,从国家层面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提供支持,为福建新锐创业者带来福音。
有恒产者有恒心
————闽商兴,则福建兴;闽商强,则福建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关心企业家队伍成长和作用发挥,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和民营经济发展。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企业家群体、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的高度重视。
————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对于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尊重创新创业者的良好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恒产者有恒心。企业家是社会创新创造发展的主体,他们创造需求、创造财富,极大的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激发与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有进取之心,无后顾之忧,可以极大推动经济向上向好。
闽商观察
从历史细节中窥视未来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用网络语言说,福建出老板。那为什么福建民营经济如此发达?从历史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未来。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头版刊发呼吁信《请给我们“松绑”》,刊登了本省55名厂长、经理联名写给省委、省政府的一封公开信。厂长、经理们的“呼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入人心。这封公开信很快轰动全国,之后在中央与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福建改革开放走在全国的前列,由此奠定了福建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方向。2014年7月21日,福建日报头版《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企业家回信》。事情源自福建30位企业家在之前,致信习近平总书记,以《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题,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提出建言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鼓励企业家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在历史新机遇下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特别指出作为多种所有制、多种类型企业负责人建言加快企业改革“很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给出强有力信号,改革开放需进一步破除体制阻碍,福建企业家可先行闯出样板。
————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福、生态美的新福建,首要就是要机制活。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从国家层面为民营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两个支持”进一步打开的福建企业家的想象空间,将给福建民营经济再一次腾飞,带来巨大动力。
来源:闽商网-闽商杂志
中外企业家
zwqlfj@163.comAdministrator福建省中外企业家联谊会